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April 2009.

Morningstar在發表2009年第一季歐洲及亞洲基金表現分析報告
Editorial & Research Team, Morningstar Asia Ltd.

分析報告以Morningstar歐洲及亞洲區之基金分類為基礎,回報表現如非特別註明,均以美元計算。

2009年第一季基金表現概要:
– 某些較高風險的基金組別開始發力,例如高收益債券、小型企業、俄羅斯及拉丁美洲基金,表現較為突出。
– 在眾多主題基金中,表現最佳為貴金屬股票基金,其次為科技股基金及工業物料股票基金。金融、房地產及公用股的成績則最差。
– 基金行業持續收縮:基金停止運作或合併之聲不絕,較去年同期大增60%。基金公司的收購合併潮亦在升溫,為基金投資者帶來更大風險。

2009年首季仍然是艱難的一年,但與2008年的趨勢不一樣,而投資者的風險承受力亦有改善。能源及礦業股份表現出強勢,令相關基金的表現亦得到支持,當中包括新興市場如俄羅斯及拉丁美洲基金,而挪威股票基金亦因為當地市場的能源股有較大比重,受惠於能源股回升,表現亦較其他歐洲股票基金組別為佳。另外,高收益債券基金、中型企業基金及科技股基金表現亦不錯。

另一方面,持重金融股及房地產的基金則受拖累。防守性高的行業在2008年相對落後,因此偏向持有較大防守性高行業如健康護理、公用事業及防守性消費股的基金表現亦落後於其他類似的基金組別。

Morningstar 歐洲及亞洲基金研究部總裁 Christopher Traulsen (特許財務分析師,CFA)表示:「從去季的基金表現可以發現,投資者正從高風險的項目找尋微薄的利潤,防守性項目的重要性亦變得較低。」

貴金屬的投資者在去季得到最佳的回報,黃金為資金避難所角色的理念又再在投資者的心目中重燃,有利貴金屬表現,貴金屬股票基金亦在所有晨星基金組別中排名第一,平均賺取12.96%。科技股基金亦能錄得平均1.31%的正回報,房地產基金(間接)去季在晨星基金組別中表現最差,平均損失20.68%。

就地區而言,新興市場為投資者帶來回報。俄羅斯股票基金及拉丁美洲股票基金首季的平均回報分別上升8.45%及3.13%。亞洲方面,由於台股表現回升,加上中國政府在執行刺激方案的進度理想,亞洲股票基金亦有部份取得不俗的成績,例如台灣中小型企業股票基金,首季就取得7.56%正回報。

asia-chi

亞洲股市其實在今年首季亦跟隨環球股市下滑,但區內的正面消息已經足夠減緩環球金融風暴帶來的痛楚,Morningstar 亞太區不包括日本股票基金去季僅下跌0.86%。不過,亞太區股票基金組別去季重挫7.51%,反映日本股票表現相對失色。

台股去季成為亞太區股市的亮點。受科技股帶動,Morningstar 台灣大型股票基金組別在今年第一季錄得7.05%的亮眼升幅。雖然台積電等科技股龍頭早已預期未來經營環境仍然艱難,但該類股份去年第四季的重大跌幅仍能成功為它們創造優厚的反彈條件。受台股刺激,大中華股票基金去季也錄得2.01%的不俗升幅。根據Morningstar 的數據,在大中華股票基金組別,回報表現最佳的20隻基金平均持有33%台灣股票,而表現最遜色的基金則平均只持有23%的台股。在行業布局方面,持重科技股而持輕金融股的大中華股票基金亦普遍跑贏同儕。

踏入2009年,亞太區股票基金的投資經理將目光投向台灣、菲律賓及中國等市場,而這些股票市場去季亦表現不俗。中國股票基金仍然受四萬億人民幣的刺激經濟方案所支持,表現較亞洲以及西方的同儕為佳。不少亞太區股票基金的基金經理都開始尋找能夠受惠於四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的股份,當中尤其以基建股最受注目,而這類股份去季的表現都相當不俗。另一方面,韓國及新加坡的銀行呆壞帳問題嚴重,令不少基金經理都開始減少投資於該些股票市場。

美國方面,增長型股票基金普遍表現較價值型股票基金為高,美國大型增長型股票基金組別下跌4.82%,尤幸當中的科技股及能源股亦佔相當比重,為組別表現帶來一點支持。美國大型價值型股票基金組別,則由於金融股佔比重較高,而錄得12.52%的較大跌幅。

債券基金的表現亦令人欣喜,投資級別較低的債券表現亦較佳。晨星美元高收益債券、英鎊高收益債券及歐元高收益債券基金皆成為相關貨幣之債券基金中表現最佳者。而政府債券的表現仍算不俗,短債亦較長債優勝。由於金融行業比重較大,令投資級別企業債券跑輸同儕。

基金業正面臨收縮的困境,在2009年首季,共有1,439個基金類別停止運作或合併,較去年同期上升61.5%。在2008年受投資者歡迎的新概念或新市場基金則成為基金公司今年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營運這類基金在規模經濟及利潤的考量上,未必能為基金公司帶來利益。

Traulsen表示:「基金市場規模縮減無可避免,但可惜目前基金的重整趨勢多是基於基金公司的盈利因素而非從投資者的利益出發。我們必須強調,投資者必須主動關心基金的相關政策對其個人的投資組合有何影響。」

去年11月我寫了一篇 「真 的,現在是入市時機」 之後,我的一些朋友(包括我們論壇裡的一些投資者)已向我訴苦股市在之後並不見大幅反彈,令人失望。

記得當時我寫道,大市將會見底,股票市場估值吸引,持有現金的投資者應當入 市。大市之後繼續下挫,但近幾周內已出現復甦跡象。

然而,我現在真正想與大家探討的是熊市中的投資心理。你看,現在距離我寫上 一篇文章僅四個多月,有些投資者已經開始不耐煩並喪失信心了!

讓我們反觀上世紀末的亞洲金融風暴,先不要看右邊的圖表,而是回答這條問 題:當時香港股市在1998年見了底,究竟哪個月才算是谷底?

在我告訴你答案前,再問自己另一條問題:如果當時有機會在1998年的任何 一點入市,你會不會呢?

你當然會,你也應當這樣做。因為不管你在1998的哪個月重回股市,等到市 場復甦的那一年,即1999年,你的投資組合價值將會增長約45%至145%。

不如我再舉一個例子給你聽。在2002至2003年,一系列事件如科網泡沫 爆破、伊拉克戰爭、SARS等令環球經濟萎靡不振。但如果在2003年有機會讓你選擇在任何一個月入市,你會不會?當然你會,因為在未來的四年內(直至 2007年底)你的投資組合便增值最少120%。

這就是我想說的投資心理。回望過去,相差幾個月好像分別不大。但當你身處金 融危機或經濟衰退的當時,所感受到的卻不是如此。壞消息日復一日地狂轟濫炸,市場跌了一個月,就好像永遠見不到曙光。

正如討厭上學的小孩子,他們覺得讀書六個月如同六年那樣漫長,而放假六個禮 拜彷彿只過了六天。同樣的時間,放在不同的情境裡,我們的感受也不盡相同。

圖 一: 恒生指數

ChartCH.gif

股市反彈﹕春光乍現抑或乍暖還寒? 2009年4月14日
最近的股市上漲使許多市場於09年第一季都錄得正回報。究竟誰是贏家?誰是輸家?我們的每季市場報告會為你揭盅。
作者 : 公司研究部

2009年第一季環球股市忽冷忽熱。年初經濟數據欠佳,股市表現疲弱,投資者情緒負面亦拖低市場表現。不過,當投資者對市場前景感到極端悲觀之際,美國和中國均錄得較預期理想的經濟數據,加上聯儲局的定量寬鬆貨幣政策以及金融機構對前景轉趨樂觀,引發環球股市在3月中大幅反彈。

表一: 市場表現

市場
指數

2009年第一季回報
(以港元計算)

2009年第一季回報
(以當地貨幣計算)

台灣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 9.8% 13.5%
科技 納斯達克100指數 2.1% 2.1%
南韓 韓國首爾綜合指數 1.6% 7.3%
新興市場 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 0.5% 0.6%
亞洲(日本除外 摩根士丹利亞洲(日本除外)指數 0.2% 0.2%
中國 恆生中國內地綜合指數 -0.3% -0.3%
印尼 雅加達綜合指數 -1.0% 5.8%
印度 印度孟買指數 -3.5% 0.6%
馬來西亞 吉隆坡綜合指數 -5.5% -0.5%
香港 恆生指數 -5.6% -5.6%
泰國 泰國股價指數 -6.1% -4.1%
新加坡 富時海峽時報指數 -9.0% -3.5%
美國 標準普爾500指數 -11.7% -11.7%
歐洲 道瓊歐洲STOXX 600指數 -12.5% -11.0%
日本 日經225指數 -16.8% -8.5%
年初至今回報截至2009年3月31日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所有回報均以港幣及不包括股息再投資計算。
表1顯示,在2009年第一季,台灣、科技股和南韓是表現最佳的三個市場,而新興市場則排行第四。這些都是週期性的市場,通常在經濟復甦初期有較佳表現。另一方面,除了日本以外,大多數亞洲股市均表現不俗,在今年首季反彈後錄得正回報(按當地貨幣計算),反映投資者對亞洲經濟的復甦感到樂觀。

這一季表現較差的市場主要為已發展國家,包括日本、歐洲和美國。日本和美國是2008年表現最強韌的股市,但它們在2009年首季的表現卻敬陪末席。市場或預期已發展國家的結構性問題將抑制其增長潛力,而亞洲經濟體則有較佳的基本因素,因此有機會率先復甦。以下是我們對表現最好和最差的三個市場的回顧和展望。

表現最佳的市場

台灣(台灣加權指數;升9.8%)

在今年第一季,台灣加權指數一馬當先,以港元計算共錄得9.8%的升幅。

當地最大的上市公司(按市值計算)台積電上調第一季的預計銷售額及盈利,並把邊際毛利率由較早前預測的低於5%上調至介乎14至16%。事實上,整個半導體電子行業的訂單漸見回升,舉例來說,手機晶片製造商德州儀器(TexasInstruments)及高通(Qualcomm)第二季的訂單亦預計上升10至15%。由於市場對晶片前景轉趨樂觀,令該行業的股價於第一季大幅反彈﹕台積電升15.8%、鴻海升19.5%、聯發科技(Mediatek)升44.7%、HTC亦升27.5%。

儘管台股第一季表現最佳,但我們對後市仍抱審慎態度。台灣股市2009年的預測盈利將倒退達60.9%,即使分析員對台企的前景屬過份悲觀(例如盈利最終僅倒退50%),但台灣股市的盈利前景仍屬亞洲最差。估值方面,由於盈利嚴重倒退,令市盈率大幅攀升,截至2009年3月,台灣2009年的預測市盈率高達33.3倍,與其歷史平均比較,現時的估值十分昂貴。

我們認為台股的升浪已經反映了很多樂觀因素,如有任何較預期差的企業盈利或數據出現,或會帶來一個大型的股市調整,令台灣股市在及後的季度未必能跑贏其他亞洲地區。台灣乃我們2009年最不看好的市場,但由於預測盈利將於未來兩至三年好轉,所以我們仍然給予台灣3星的「吸引」評級。

科技(納斯達克100指數;升2.1%)

代表科技行業的納斯達克100指數錄得2.1%的回報,名列表現第二佳的市場,僅較台灣股市遜色。當美股在2009年3月9日再創新低時,納指收報1043.87點,較2008年11月的低位高出0.7%(以美元計),反映其抗跌力較強。

事實上,大多與科技行業有關的數據都非常差。舉例來說,環球晶片銷量繼2008年12月跌22%後,1月份再按年大跌28.6%。此外,北美半導體部件生產商的訂單出貨比率(未來半導體的領先指標)在2008年12月跌至0.47,為八年來的低位。

儘管數據反映前景悲觀,但隨着科技股大幅下滑,加上市場的投資情緒轉佳,或意味科技週期即將反彈。晶片的價格在2009年大幅回升,DRAM及NAND的基準價格年初至今分別上升34.2及104.9%(截至2009年3月27日,以美元計算)。此外,龍頭晶片製造商如台積電和海力士半導體(Hynix)均對前景感到樂觀,海力士半導體甚至預測公司於2009年下半年會錄得經營利潤。

有別於能源及金融業,市值高的科技股(除半導體行業外)在2008年的盈利維持強韌,而2009年的預測盈利則倒退19.7%。綜合而言,由於科技行業對經濟週期較敏感,在經濟復甦時表現會較其他行業突出,因此我們仍然青睞此行業,並給予4星的「非常吸引」評級。由於經濟週期已出現見底回升的訊號,我們建議投資者可增加科技行業基金佔投資組合的比重。
南韓(韓國首爾綜合指數;升1.6%)

KOSPI指數在今年首季上升1.6%(以港元計)。以韓圜計算,20隻市值最大的成份股的平均升幅達23%,而10家表現最佳的企業(大部分為工業股)的平均升幅更超過273%。

若以當地貨幣計算,南韓股市在2008年的表現屬我們研究的市場中的第三佳。然而,韓圜兌港元去年貶值25.3%,令南韓股市以港元計算下跌了57.5%,是第三差的市場。韓圜在2009年初仍持續貶值,但踏入2月份已開始轉強。經過最近的反彈,韓圜兌港元於2009年第一季貶值9.7%,隨着匯率逐步穩定,將有助支持以港元計算的股市表現。

韓圜回穩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2008年韓圜兌美元大幅下跌35.1%,或吸引了國際貨幣投資者及基金經理趁低大手吸納;第二,隨著韓圜大幅貶值,韓國出口貨品較其他國家更具競爭力,有助其出口業先於亞洲同行復甦。據《彭博》於4月1日的報道,西方資產管理公司由於預期韓圜大跌及中國刺激經濟計劃有助提高南韓出口的競爭力,因此該公司已買入韓圜。

更重要的是,從部分經濟數據來看,南韓經濟或已觸底。2009年3月份的工業生產從上月按年下跌25.5%改善至按年下降10.3%,跌幅小於市場預期,表明經濟沒有進一步惡化,亦解釋了工業股強勢反彈的原因。此外,政府推出了多項刺激經濟措施以緩和衰退,而韓國央行亦將息率減至2%的歷史最低點,這些積極的政策均有助提振投資者的信心。然而,由於全球需求萎縮,南韓出口至少在整個第二季度都會表現疲弱,因此該國經濟在短期內復甦的機會不大。

儘管南韓股市2009年預測盈利將會倒退32.9%,但企業的2010和2011年盈利增長將分別為55.7%及20%。我們預計,南韓股市的三年平均年度化回報是14.3%,高於亞洲國家的平均值。當全球經濟復甦,企業盈利將會強勁反彈。截至2009年3月31日,南韓股市2009和2010年的預測市盈率分別為14.5和9.3倍。我們已調升了南韓市場的星號評級至4星的「非常吸引」級別。

表現最差的市場

日本(日經225指數;跌16.8%)

日經平均指數在2009年首季跌16.8%(以港元計算),在我們研究的市場之中表現最差。日圓兌港元在今年首季下跌8.3%,拖累了日本股市以港元計價的表現。以本地貨幣計算,該指數跌幅只有8.5%。

在行業方面,由於全球汽車銷售大幅下滑,汽車製造商在2008和2009年財政年度的預測盈利倒退120%和19%。此外,隨着汽車貸款的違約率不斷上升,汽車製造商的融資業務或受到嚴重損害,銀行業在2008年財政年度的預測盈利也將倒退86%。日經平均指數於2008年全年下跌42.1%(按當地貨幣計算),由於股市暴跌,銀行不得不就持股所造成的巨額投資損失進行減值撥備,抵銷了大部份的核心利潤。

日本經濟在2008年財年第四季按季倒退3.3%。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日本製造商和出口商受美國及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嚴重。由於汽車及電子產品的需求不斷減少,令日本商品貿易出口的跌幅創下自2008年11月以來的新高,工業生產亦創近55年來的最大跌幅。這些令人失望的數據顯示日本經濟衰退的情況已經加劇。

我們預計2008年財政年度的日本企業盈利增長將大幅下降83.3%,令日股估值較其他國家昂貴。儘管2009和2010年財年的預測盈利增長將會反彈,但三年平均年度化回報只有9.6%,低於亞洲國家的平均值。日本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其經濟和股市復甦將滯後於其他地區和國家。因此,我們維持日本市場3星的「吸引」評級。

歐洲(道瓊歐洲STOXX 600指數;跌15.7%)

受金融股拖累,道瓊歐洲STOXX 600指數在2009年首季下跌15.7%(以港元計算),市場憂慮紓困措施的成效以及銀行如何強化資本以免被國有化,引發對金融股的大舉拋售。經濟條件日益惡化,也令投資者情緒更加薄弱。3月9日,道瓊歐洲Stoxx 600指數跌至12年來的低位,直至美國聯儲局宣布採取定量寬鬆措施以振興經濟,以及銀行盈利較預期理想之後,股市跌勢才見停止。

從某些經濟指標來看,歐洲經濟衰退或會加深。在2008年最後一個季度,歐元區的本地生產總值按季下跌1.3%。失業率上升,加上出口、投資和消費支出下降,均傷害英、法、德這三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由於全球經濟衰退令產品需求減少,這些國家的工業生產和製造業訂單跌勢加劇,房屋住宅的價格亦隨需求急速下滑而暴跌,英國樓市正處於30年以來的最壞時刻。此外,歐洲新興市場亦陷入困境,它們欠下西歐銀行龐大的債務,如果出現外債違約情況,將動搖西歐的銀行業。

隨着經濟增長放緩,歐洲企業2009年的預測盈利增長將會下降23%。不過,經濟環境或會在2010年改善,屆時企業盈利便有望反彈。截至2009年3月31日,歐洲股市2009和2010年的預測市盈率分別為12.3和10.6倍。在未來三個季度,我們預計股市仍然波動,而歐洲經濟的收縮幅度將會放緩。不過,礙於需求仍然疲弱,而且歐洲各國之間的依存度高,該區經濟的復甦步伐預料較其他已發展市場為慢。

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跌11.7%)

在過去一季,美國金融股再次成為市場焦點。投資者憂慮部分銀行無法繼續經營及倒閉,加上國有化傳聞甚囂塵土,拖累美國股市表現。儘管美股於三月下旬強勁反彈,但標普500指數在2009年首季仍下跌11.7%。

美國的經濟數據向來備受市場注視。經過連月來的失望,某些經濟指標終於在今年3月份止跌回穩,甚至有所反彈。這包括零售銷售、領先指標和兩者的ISM綜合指數,它們的表現均較預期理想,而2009年2月的現貨住宅銷售數字亦意外上升5.1%(按月),遠勝市場預期的下跌0.9%;而2月份待售屋銷量亦上升2.1%。

樓市的利好消息對美國經濟復甦有重要意義。美國政府透過購買抵押貸款的債務以降低按揭利率,這方面的努力使抵押貸款申請在2009年3月份的第三週增加32.2%。然而,住宅庫存仍然處於高位,意味政府仍須付出更多努力,去加強這個關鍵領域的穩定性。

個人消費或已在2008年第四季走出谷底,但短期內難以強勁復甦。我們估計美國經濟將於今年第三季重拾增長,但鑑於市場仍存在甚多的不確定性,因此股市仍有下行風險。我們認為,美股的預測盈利較低,故此預測市盈率並不特別吸引(由於盈利下跌13%,截至2009年3月31日的市盈率為15.1倍),但我們期望盈利將於2010年經濟復甦時得到改善,並給予美國股市4星的「非常吸引」評級。

投資者應否轉投股票市場?

從2007年10月的高位至2009年3月9日的低位,是次熊市已歷時517天(約1.4年)。眾多股市已從谷底大幅回升,悲觀情緒亦逐漸消散,不少投資者更認為,金融危機的最壞時刻已過,後市發展將漸入佳境。

許多國家的經濟於2008年第四季陷於停頓,但有跡象顯示情況現已穩定下來。不過,已發展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或拖慢全球經濟的復甦速度。另一方面,世界各國政府推出進取的貨幣政策及定量寬鬆措施,則令市場鼓舞。只要稍候一段時間,這些措施的效果便能顯現。然而,近日股市的升勢正好提醒投資者不要試圖捕捉入市機會——因為即使壞消息繼續出現,股市仍有機會飆升。因此,投資者應把重點放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例如審視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年期,並持續進修和學習。

我們主張分散投資,並對亞洲股市較為樂觀,特別看好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這是均是我們的5星市場)。儘管大市近日大幅反彈,但它們仍然具吸引力,只要投資者能在危機中抓住機遇,便有望在市況明朗後獲得令人滿意的回報。我們正期待來季的業績公佈期,從而看清楚公司的盈利狀況與前景。希望2009年首季股市的升勢能持續下去,為下一季的市場報告帶來更多佳音。

“華爾街曾推測過9次經濟衰退,實際上卻只發生過5次”
推測經常都不會成真。這跟時機沒關係,而是事情本身往往不會循著人們估量的方向發展。

比方說,有多少人曾預測過現時金融風暴的發生呢?又有多少人會料到在過去的12個月內有5百萬美國人會失業呢?答案顯然易見,要不然的話我們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現在百業待興,沒有人期望在明年之前,經濟形勢和股票市場會有起色。現在我們要麼就是能真的看見曙光,要麼就是把自己陷入了如當年日本經濟危機般的困局- 這是個能維持10年,讓全球失業率達20%水平的困局。

須知道現在的種種問題都源自西方,當中涉及的貪念、借貸以及不顧後果的銀行從業都是罪魁禍首。

因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即使亞洲地區在低出口的情況底下受到了衝擊,但隨著西方銀行體系的回穩,它們會率先反彈。很多人都不全然認同拯救銀行業的措施,因為一些證據指出,資金流動性和借款的情況改善得很緩慢。就讓西方承受自己弄出來的惡果吧。

基於這個情況,我認為現在的中資股絕對值得買,尤其是各類指數都已從最高點下跌了70%。現在內地和美國的金融市場的關係,對內地來講是非常有利的,而我相信這優勢能在未來幾個月中體現。

內地的房地產和股票的投機活動已大致終結,弱者們又輸錢又輸面,應該都已離場走人。即使生産商和出口商的,來自西方的收入減少,但它們已能逐漸重獲主導權。它們表示,在國去的三年中,一直在與不利環境因素搏鬥,當中包括內地收緊銀根、貨幣升值、成本暴升的問題。現在的形勢則是剛剛相反。

現在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中國這台「筋肉機器」- 大概連阿諾舒華辛力加都要自愧不如吧。

中國人均每日的日用品(如可樂、紙巾、罐頭、化妝品和洗髮水等)消耗量只是西方國家的幾分之一,也遠比亞洲其他國家低。人均橋路哩數只是美國的十分之一。在過去十年中,只有一億人口遷移至市區。每20個中國人中只有一人擁有自己的物業,在西方,則是每3個人裡就有兩人擁有私人物業。能源運用的效率不及美國的一半。金融服務、退休金、保險、信貸等的概念也只是剛剛才開始發展。

就連傻瓜都看得出,內地真的是潛力無窮,尤其是以國際基準來說,極其廉價的工資正以全球最快的速度攀升,進而提升了人們的購買力。降低成本的空間也不少,看看那些行政總裁們,在過去四年雀躍不已的情況就知道了。

為了迎合迅速的城市化,以及達到往後25年內每年GDP增長6%的目標,內地需要持續地興建堤壩、發電廠、公路、鐵路和橋樑等的基建。中國是個儲蓄的國家(大概有一半的收入都存了起來),而消費者需求終有一天會被釋放出來。

在25年內,中國將會發展至能夠完全自給自足的地步,滿足國人所需,因此如果國際企業來到中國發展的話,以後的回報必定會很可觀。賭場和賽馬場會陸續興起- 這也是令澳門和香港擔憂的競爭。

除了消費者需求和公共開支有著增長潛力外,刺激經濟方案也已經啓動。從08年9月算起的前兩年內,內地已調高了利率,大大提升了銀行儲備要求,又強化了人民幣的地位,並勒令一眾銀行凍結貸款。因此,現在內地有足夠空間去還原這些措施,而不需要依靠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那是由絕望的西方銀行炮製出來的文字遊戲。
中國現在的金融處境比西方國家理想得多,甚至比美國還要好。中國這台機器只需要稍歇一歇,就能再次全速前進。

現在我們都同意中資股買得過,那就讓我們看看該怎麼買吧。首先,我們要放鬆心態,盡量以最低價來買入、涉獵最多的公司或集團的股票。

我們必須緊記,某些公司的管理層並不是那麼誠實和聰明的。一些敏感產業的公司是無法控制其產品的售價的。其他公司在這競爭大的環境下,生存空間只會被不斷打壓。

在這情況下,我會跟從美國偉人John Bogle的一套 - 他在半個世紀前就開始推動互惠基金。不同時期的互惠基金表現都證明,”簡單地追蹤指數的走勢,比個別基金經理更可靠。”

基本上,市場上有三個分別涵蓋內地A股、內地H股和香港股的基金。它們都在港交所掛牌,而且資金流動性高、有股息派,而且相當便宜,亦商業涉獵面廣。

他們分別是:

2823中國A股指數基金,只包含上海上市公司
2828 恆生H股指數基金,包含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股
2800 盈富基金,包含港股

這三者當中會有重疊之處。雖然投資者能涉獵100家左右在不同領域的公司,但他們可能根本沒聽過一些在上海上市的公司。

因此,投資組合的核心應該包括這三隻基金。

除此以外,投資者也可以根據風險承受程度,通過買入個別股票來擴大其投資組合。比方說,他們可以把重點放在公用股、高回報的銀行股又或者只求穩定增長和派系的公司。無論其傾向如何,市場上都有不少選擇,尤其是大部分公司的利潤和派系在未來10年都應能上升。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中移動(941)和港交所(388),兩者都會持續上升,而且毫無疑問地,會繼續派發可觀股息,並且兩者都跟西方完全沒有瓜葛。目前來講,本港最好的房地產公司是新鴻基(16),因為它在本港和國內都擁有多元化的發展業務。不過投資者要注意,在未來12個月內,物業重估應該會造成賬面虧損。派息應該不受影響。

股價和利潤會在2009年下降嗎?很可能,但那又怎樣呢?為什麼那些股價會從最高位急跌70%呢?現在的股價已經把一切最壞的都計算在內了,儘管個別人士會損失慘重。我剛提到的基金能將波動減至最低,而且不會反覆無常。當一眾公司在12月、3月、6月和年終業績公佈後,我們就能知道哪些公司能抵得住風浪了。

內地和香港都該是時候,掙脫因美國和歐洲金融市場而起的不必要的枷鎖了。由於08年的重創,基金經理都已賣得一乾二淨(幸好啊),小投資者都已「身受重傷」,一群群的跟風者每天塞在股票經紀的辦公室裡,聽從著「顧問」的指揮,減持指數期貨和股票。他們可能深信自己在沉痛地「覺醒」,認為金融市場末日以至,除非恆指衝破40,000點吧,否則他們不會再對市場恢復信心。

請無視普遍的想法,謹慎估量自身未來的購買力(銀行存款為零利率但銀行派息卻有5%),逐漸將閒錢以盡可能的低價,投資在優質股上。你,甚至你的後代,都會對你投資的增長和回報程度感到驚喜。

鉅亨網楊祺‧上海

近期,在競爭激烈的北京市場,三大運營商掀起新一輪降價熱潮。北京聯通宣佈,全面下調世界風資費,市話套餐最低檔位降至56元人民幣,本地通話最低降至0.11元人民幣/分鐘。此前,北京電信和北京移動已大幅調低資費。至此,三大運營商最低檔套餐均跌破60元人民幣,對用戶爭奪已趨白熱化。

作為一種競爭手段,價格戰符合電信業發展趨勢,也有利于提高用戶福利,可價格戰一旦超出正常范圍,就會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傷害。當前,部分地方電信市場上出現惡性競爭的現象,業內人士擔憂市場競爭將演變為成本大戰,這無疑是以電信業的未來作賭注,影響3G的健康發展。

須知,重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運營商之間的實力對比,但電信市場集中度仍然偏高,市場結構還不均衡。從運營商最新公佈的業績來看,中國移動依然一枝獨秀,在業務收入、淨利潤、用戶規模等方面均領先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這也決定了中國移動在競爭中牢牢掌握著主動權。

2008年財報顯示,中國移動當年淨利潤11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6%。截至2008年底,中移動所持淨現金為1825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加19%。中國電信去年全年純利僅8.84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96.3%。中國聯通2008年淨利潤339.1億元人民幣,增長58.2%,但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僅143.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下降5.8%。可見,中國移動一家的淨利潤遠超其他兩家之和。

三家運營商作為上市公司,都需要對資本市場有所交代。不同的是,主導運營商成本優勢明顯,只要犧牲少許利潤進行行銷即可打擊競爭對手。對于弱勢運營商來說,由于面臨著發展用戶的壓力,在一定范圍內降低資費可以吸引用戶,否則只能坐等用戶流失;若採取與主導運營商同樣的方式,不僅無法承擔巨額成本,而且結果可能傷不了人,卻傷了自己。

在某些地方,近期又曝出主導運營商採用不正當手段發展用戶的事件。主導運營商通過高額贈送(物品、話費)方式擠壓對手。短期看來,主導運營商能以此排擠競爭對手,積累起大量用戶,但也會使自己受到損傷。

實質上,運營商之間的成本比拼是一場國資消耗戰。如果弱勢運營商的用戶資源被強勢運營商奪取,就意味著弱勢運營商之前所投在發展用戶上的成本白白浪費了,即為發展一個用戶,賠上的是成倍的代價。主導運營商不計成本地競爭,雖然短期內能使用戶獲益,但就長期而言,並不利于電信業的發展。

惡性競爭是浪費資源的競爭。這會使電信市場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市場的增量空間被提前透支,產業發展后勁不足。尤其是當前中國3G發展剛起步,三大運營商今年3G建設總投資為1700億元人民幣,預計三年內3G建設投資約為4000億元人民幣。這對運營商的市場經營是個不小的考驗。業內人士指出,竭澤而漁的后果只能將電信業逼入絕境。

不僅如此,電信業的增長已呈下滑態勢。受金融危機影響,從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電信業營收增速持續放緩。工信部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2月底,電信營業收入達到1288.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2%。其中電信主營業務收入為1254.2億元人民幣,僅比上年同期增長1.7%。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

有分析人士指出,宏觀經濟增長放緩、電信市場日趨飽和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都加大了運營商業績增長的壓力。以中國移動為例,根據財報,中國移動去年四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大幅下降到11%,遠低于29.6%的全年增速。對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來說,固網業務嚴重萎縮,移動業務規模較小,發展更是困難重重。 可持續發展需要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否則就會造成電信運營商獲得同等利潤而所付出的成本是不一樣的。電信市場目前尚未形成均衡有效的競爭格局,亟待相關配套監管措施的儘快出台。工信部表示,非對稱管制不是針對某一家,不是限制誰、發展誰的問題,而是符合市場規則的經營行為就要支援,不符合市場規則的就要限制。

在3G時代,電信市場競爭秩序必須規范,無序競爭、惡性競爭、低于成本價的競爭都不利市場運行效率的提高,而且直接動搖產業發展的根基。《關于做好發放3G牌照后續工作的通知》中規定:“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電信監管規定,採用補貼、財物或者其他利益進行賄賂來發展業務、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低于成本提供電信業務或服務進行不正當競爭。”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下發了《關于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若干問題的意見》,其中就明確指出:對于相關法律未作特別規定的競爭行為,只有按照公認的商業標準和普遍認識能夠認定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原則規定時,就可以認定為不正當競爭行為。應防止因不適當擴大不正當競爭行為方式范圍而妨礙自由、公平的市場競爭。

其實,電信業第三次重組的目的,一是要開放電信市場,二是老百姓要得實惠,享受新的技術應用。兩者的共同要求就是要首先打破壟斷,構建良性有效競爭的市場新格局

0728 & 0941 graph
April 9
中國電信 (0728) $ 3.40
中國移動 (0941) $68.45

股市挺有可能在下星期下跌,當然上升也不是沒可能,但在過去的一個月中,恆指已提升了3,500點,所以我還是覺得,接下來跌市似乎是比較可能發生的。

或許在未來的一至兩個月間,基於一些技術因素,股價會重新站穩陣腳。當中包括在超賣市場中賣家的減少,加上現在不少股東都已陸續收到股息,想必他們已在懊惱,為何把金錢藏著不投資。不過,這不代表我們可以妄下定論,說股市會必然好轉,因為全球經濟形勢變幻無常,即使金融體系崩潰的可能性已越來越小。

股價會否維持在近期的高水平也是一個疑問,而如果股市在6月往後回跌,我也不會感到很驚訝。不過,我也不覺得恆指會重試最近12,000點的低位。同時,我對「股市末日」的說法已感到很厭煩,也相信我比較樂觀的看法,會成為越來越多投資大眾的依歸。

股市就如過去一年的期望般,上升至比現在更高的高位,是很可能的,因為目前來講,它下跌的空間已不多。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恢復的進展,但我對美國的前景表示樂觀,因為美國已經處於谷底,任何的改變,應該都是利多於弊。

似乎我們的目光越放得長遠,股市的希望就越多。正如沒有幾個預測股市走勢的人會真的認為,10年後的故事會比現在差。學術權威Jeremy Stiegall教授對1802年至今的股市曾作詳盡研究,結綸是長遠而言股市必升!

最直接的解釋就是,你越看得遠,耐性始終能夠勝出,同樣道理適用於所有肯堅持的好友。事實也證明了,沒有人能一味追隨熊市,而從中有所斬獲。我確信,儘管路上會有風浪,但那些在過去兩年內維持投資組合不變的好友,最終將會笑得最燦爛。雖然他們或多或少會因為某些集團的失利而蝕錢,就像AIG和花旗銀行令我有所損失,但比例上看並不算高。將來好友的高達5至10倍投資資本的獲利,會遠遠超過其損失。

把目標放在5倍、甚至更高回報的同時,我決定還原基本步,堅守我的固有選擇。目前,我不認為有任何「新歡」能取替我的「舊愛」

宏利(945),我對這保險公司未來的機遇十分期待。的確,在過去一年,宏利跌得慘烈,我也不會忽略這點,但我想它終歸會重新回穩,盈利方面也沒有明顯的上限存在。

我知道匯控(5)也在最近的供股受到重創,但作為擁有環球最佳銀行業務往績的銀行,我不認為它會在未來十年倒下。或許在這段期間,匯控不會是最大贏家,匯控擁有作為交易銀行的吃重角色(巴菲特形容為niche)。內地銀行很可能會做得比匯控更優秀,承受著較低稅款的恆生(11)也有機會,其它能吸引收購的本地銀行亦然。

當然,這些內地銀行如工行(1398)、建行(939)、中行(3988)和交行(3328),起步點都較低,所以即使有著比絕大部分有競爭力的銀行更高的盈利增長,也不敢肯定它們能否加入「5倍俱樂部」,因此,我也無法毫無保留地將之列入我的投資組合。

我相信有一家電訊業公司將會大展拳腳,表現得特別好,但老實說我對這個行業的認識並不全面。我也開始欣賞巴菲特持有的其中一隻內地股比亞迪(1211),一家為二合一燃料汽車製造電池的公司。

我不敢說中石油(857)會不會是「5倍俱樂部」的會員,
但我相信隨著油價上漲和消費的上升,中石油及其同儕,如中石化(386),都會從較低點開始,表現得比其他公司理想。不是只有我剛提到的公司,才會在長遠做得好。不過,雖然我對遠景充滿信心,但對短期市場走勢,我就不敢確定了。

Last Monday’s post How to Become an Early Riser obviously struck a chord with many people. That post has generated more links than I can count, sending more new traffic to this site than any other post or article I’ve written. And the traffic logs indicate that the surge was decentralized (not attributable to a mention in any one major source).

You can get an idea of what that post did for StevePavlina.com’s traffic at Alexa(note the big spike at the end of May 2005). Alexa isn’t very accurate, but it’s good enough for noting general trends.

Last Monday I did a Google search on “how to become an early riser” (in quotes). It returned zero results. Now look at how many results it returns.

OK, so this was an instalanche. But why? Getting up early is a relatively benign topic, isn’t it? At least I thought it was at the time I posted it.

Since this appears to be a topic of interest, even though I don’t fully understand why, I figured I’d do a follow up post to add some more detail.

First, on the subject of going to bed when you’re sleepy… to do this correctly requires a mixture of awareness and common sense.

If you’re doing stimulating activities before bed, you’ll be able to stay up later and stave off sleepiness for a while. In college I used to participate in poker games that went until dawn, and then we’d often go out to breakfast afterwards. I can easily stay up later than my normal range of bed times if I work, go out with friends, or do other stimulating activities.

But this isn’t what I meant by noticing when you’re sleepy. I mentioned the test of not being able to read more than a couple pages of text without losing concentration. This doesn’t mean waiting until you’re about to drop from exhaustion.

The onset of sleepiness I’m referring to is when your brain starts releasing hormones to knock you out. This is different from just being tired. You actually feel yourself getting drowsy. But in order for this to happen, you need to create the right conditions for it to occur. This means giving yourself some downtime before bedtime. I find that reading is a great way to wind down before bed. Some people say reading in bed is a bad idea… that you should only sleep in bed. I’ve never had a problem with it though, since when I’m too sleepy to keep reading, I can just put the book down and go to sleep. But read in a chair if you prefer.

Another test you can use is this. Ask yourself, “If I were to go to bed now, how quickly could I fall asleep?” If you think it would take more than 15 minutes to fall asleep, I say go ahead and stay up.

Once you set a fixed awakening time, it may take a bit of practice to hone in on the right range of bedtimes for you. In the beginning you may see some huge oscillations, staying awake too late one night and going to bed too early another night. But eventually you’ll get a feel for when you can go to bed and fall asleep right away while allowing yourself to wake up refreshed the next day.

As a failsafe to keep yourself from staying up too late, give yourself a bedtime deadline, and even if you aren’t totally sleepy, go to bed by that time no matter what. I have a good idea of the minimum amount of sleep I need. 6.5 hours per night is sustainable for me, but I can do 5 hours in a pinch and be OK as long as I don’t do it every night. The maximum I ever sleep is 7.5 hours. Before I started waking up at a fixed time each morning, I’d often sleep 8-9 hours, sometimes even 10 hours if I was really tired.

If you consume caffeine during the day, it’s likely to mess with your sleep cycles. So the original post assumes you aren’t drugging yourself to stay awake. If you’re addicted to caffeine, then break the addiction first. Don’t expect natural sleepiness to occur at the right time if you’re screwing with your brain chemistry.

The idea of the original post was to explain how to develop the habit of arising early. So the advice is geared towards creating the habit. Once the habit is established, it runs more subconsciously. You can be doing stimulating activities like work or playing video games, and you’ll just know when it’s time for you to go to bed, even though it may be a different time each night. The sleepiness test is important for developing the habit, but subtler signals will take over afterwards.

You can always sleep in late now and then if you need to. If I stay up until 3am, I’m not going to get up at 5am the next morning. But I’ll return to my usual routine the next day.

I recommend getting up at the same time for 30 days straight to lock in the habit, but after that you’ll be so conditioned to waking up at the same time that it will be hard to sleep in. I decided to sleep in late one Saturday morning and didn’t set my alarm, but I woke up automatically at 4:58 am. Then I tried to sleep in, but I was wide awake and couldn’t fall back asleep again. Oh well. Once the habit is established, it isn’t hard at all to get up, assuming you’re going to bed at the onset of sleepiness.

If you have kids, adapt as needed. My kids are ages 5 and 1. Sometimes they wake me up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 my daughter is in the habit of doing this lately, popping into the bedroom to tell my wife and me about her dreams or sometimes just to chat. And I know what it’s like when there’s a baby waking up every few hours. So if you’re in that situation, I say that the rule is to sleep when you can. Babies aren’t very good at sticking to schedules. :)

If you can’t get yourself out of bed when your alarm goes off, this is likely due to a lack of self-discipline. If you have enough self-discipline, you’ll get out of bed no matter what. Motivation can also help, but motivation is short lived and may only last a few days. Discipline is like a muscle. The more you build it, the more you can rely on it. Everyone has some discipline (can you hold your breath?), but not everyone develops it. There are a lot of ways to build discipline – you can read the whole six-part series on self-discipline to learn how.  Basically it comes down to taking on little challenges, conquering them, and gradually progressing to bigger ones. It’s like progressive weight training.  As your self-discipline gets stronger, a challenge like getting out of bed at a certain time will eventually become trivially easy.  But if your self-discipline has atrophied, it can seem an almost insurmountable hurdle.

Why get up early?

I’d say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you’ll have a lot more time to do things that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sleeping.

Again, I’ve gained about 10-15 hours per week doing this. That extra time is very noticeable. By 6:30am, I’ve already exercised, showered, had breakfast, and I’m at my desk ready to go to work. I can put in a lot of hours each day of productive work, and I’m usually done with work by 5:00 pm (and that includes personal “work” like email, paying bills, picking up my daughter from preschool, etc). This gives me 5-6 hours of discretionary time every evening for family, leisure activities, Toastmasters, reading, journaling, etc. And best of all, I still have energy during this time. Having time for everything that’s important to me makes me feel very balanced, relaxed, and optimistic.

Think about what you could do with that extra time. Even an extra 30 minutes per day is enough to exercise daily, read a book or two each month, maintain a blog, meditate daily, cook healthy food, learn a musical instrument, etc. A small amount of extra time each day adds up to significant amounts over the course of a year. 30 minutes a day is 182.5 hours in a year. That’s more than a month of working full-time (40 hours per week). Double it if you save 60 minutes a day, and triple it if you save 90 minutes a day. For me the savings was about 90 minutes/day. That’s like getting a free bonus year every decade. I’m using this time to do things that I previously didn’t have the time and energy to do. It’s wonderful. :)

Read the original: How to Become an Early Riser

For help getting up with an alarm, read:  How to Get Up Right Away When Your Alarm Goes Off

And if you really want to take sleep to the next level (less than 3 hours per day), read:  Polyphasic Sleep

It is well to be up before daybreak, for such habits contribute to health, wealth, and wisdom.
– Aristotle

Are morning people born or made? In my case it was definitely made. In my early 20s, I rarely went to bed before midnight, and I’d almost always sleep in late. I usually didn’t start hitting my stride each day until late afternoon.

But after a while I couldn’t ignore the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success and rising early, even in my own life. On those rare occasions where I did get up early, I noticed that my productivity was almost always higher, not just in the morning but all throughout the day. And I also noticed a significant feeling of well-being. So being the proactive goal-achiever I was, I set out to become a habitual early riser. I promptly set my alarm clock for 5AM…

… and the next morning, I got up just before noon.

Hmmm…

I tried again many more times, each time not getting very far with it. I figured I must have been born without the early riser gene. Whenever my alarm went off, my first thought was always to stop that blasted noise and go back to sleep. I tabled this habit for a number of years, but eventually I came across some sleep research that showed me that I was going about this problem the wrong way. Once I applied those ideas, I was able to become an early riser consistently.

It’s hard to become an early riser using the wrong strategy. But with the right strategy, it’s relatively easy.

The most common wrong strategy is this: You assume that if you’re going to get up earlier, 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ier. So you figure out how much sleep you’re getting now, and then just shift everything back a few hours. If you now sleep from midnight to 8am, you figure you’ll go to bed at 10pm and get up at 6am instead. Sounds very reasonable, but it will usually fail.

It seems there are two main schools of thought about sleep patterns. One is that you should go to bed and get up at the same times every day. It’s like having an alarm clock on both ends — you try to sleep the same hours each night. This seems practical for living in modern society. We need predictability in our schedules. And we need to ensure adequate rest.

The second school says you should listen to your body’s needs and go to bed when you’re tired and get up when you naturally wake up. This approach is rooted in biology. Our bodies should know how much rest we need, so we should listen to them.

Through trial and error, I found out for myself that both of these schools are suboptimal sleep patterns. Both of them are wrong if you care about productivity. Here’s why:

If you sleep set hours, you’ll sometimes go to bed when you aren’t sleepy enough. If it’s taking you more than five minutes to fall asleep each night, you aren’t sleepy enough. You’re wasting time lying in bed awake and not being asleep. Another problem is that you’re assuming you need the same number of hours of sleep every night, which is a false assumption. Your sleep needs vary from day to day.

If you sleep based on what your body tells you, you’ll probably be sleeping more than you need — in many cases a lot more, like 10-15 hours more per week (the equivalent of a full waking day). A lot of people who sleep this way get 8+ hours of sleep per night, which is usually too much. Also, your mornings may be less predictable if you’re getting up at different times. And because our natural rhythms are sometimes out of tune with the 24-hour clock, you may find that your sleep times begin to drift.

The optimal solution for me has been to combine both approaches. It’s very simple, and many early risers do this without even thinking about it, but it was a mental breakthrough for me nonetheless. The solution was to go to bed when I’m sleepy (and only when I’m sleepy) and get up with an alarm clock at a fixed time (7 days per week). So I always get up at the same time (in my case 5am), but I go to bed at different times every night.

I go to bed when I’m too sleepy to stay up. My sleepiness test is that if I couldn’t read a book for more than a page or two without drifting off, I’m ready for bed. Most of the time when I go to bed, I’m asleep within three minutes. I lie down, get comfortable, and immediately I’m drifting off. Sometimes I go to bed at 9:30pm; other times I stay up until midnight. Most of the time I go to bed between 10-11pm. If I’m not sleepy, I stay up until I can’t keep my eyes open any longer. Reading is an excellent activity to do during this time, since it becomes obvious when I’m too sleepy to read.

When my alarm goes off every morning, I turn it off, stretch for a couple seconds, and sit up. I don’t think about it. I’ve learned that the longer it takes me to get up, the more likely I am to try to sleep in. So I don’t allow myself to have conversations in my head about the benefits of sleeping in once the alarm goes off. Even if I want to sleep in, I always get up right away.

After a few days of using this approach, I found that my sleep patterns settled into a natural rhythm. If I got too little sleep one night, I’d automatically be sleepier earlier and get more sleep the next night. And if I had lots of energy and wasn’t tired, I’d sleep less. My body learned when to knock me out because it knew I would always get up at the same time and that my wake-up time wasn’t negotiable.

A side effect was that on average, I slept about 90 minutes less per night, but I actually felt more well-rested. I was sleeping almost the entire time I was in bed.

I read that most insomniacs are people who go to bed when they aren’t sleepy. If you aren’t sleepy and find yourself unable to fall asleep quickly, get up and stay awake for a while. Resist sleep until your body begins to release the hormones that rob you of consciousness. If you simply go to bed when you’re sleepy and then get up at a fixed time, you’ll cure your insomnia. The first night you’ll stay up late, but you’ll fall asleep right away. You may be tired that first day from getting up too early and getting only a few hours of sleep the whole night, but you’ll slog through the day and will want to go to bed earlier that second night. After a few days, you’ll settle into a pattern of going to bed at roughly the same time and falling asleep right away.

So if you want to become an early riser (or just exert more control over your sleep patterns), then try this: Go to bed only when you’re too sleepy to stay up, and get up at a fixed time every morning.

Edit (5/31/05):  Due to the (mysterious) popularity of this post, I’ve written a follow-up with some extra detail and clarifications: How to Become an Early Riser – Part II. And if you really want to take sleep to the next level, read about my experiences with Polyphasic Sleep, where you only sleep 2-3 hours a day by taking 20-minute naps every few hours, around the clock.

Edit (5/29/06):  Be sure to read the related article How to Get Up Right Away When Your Alarm Goes Off.

一頓歷時89分鐘,價值274元的晚餐。
一對男女戀人步出餐廳。

男的吃這頓飯吃得好辛苦,
因他85分鐘都用了來想著公司的那份計劃書該怎樣做,
幸好女的一點也不發覺他 心不在焉。
女的對男的說:
「現在不算太晚,你不用送我了,我自己回家吧。」
明天就要交計劃書的男友,”立刻”答:
「好呀!那你小心點了,回家致電給我吧。再 見。」
男的飛快回家,去埋首他的工作,他不停的做直至電話響起。
他看看鐘原來已經半夜三點多,是誰這麼晚來電’
他接過電話, 原來是他的未來外母:
「我女兒現在還沒回家,你不是和她去了吃飯嗎’她怎樣了,我好怕…….」

男的才記起女的說回到家後會致電跟他報平安,
但現在已經夜半二、三時她為什麼還不回家。
男的心亂如麻,最後還是報警求助 。

去到警局,警員問他: [ 她失蹤時的衣著是’」
男的:「這…她……想不起來…」
警員:「不打緊,你先放鬆一下,那衣服的顏色總會記得吧’藍色’ 紅色’」
男的:「我…我只想著份計劃書,吃飯也低下頭…我不曾看過她的…」
警員:「她的髮型呢’長髮’短髮’」
男的:「我跟她一起很多年了.我所以.怎麼她的東西我一點也想不起…」
警員:「你說她是你女友,你們最近很少見面嗎’
怎會連髮型也不知道,那她有帶首飾 , 手袋 嗎’」
男的也是無言以對。

離開警局,男的覺得很驚訝,驚訝他對女友的”不用心”。
多年來他已把愛情的感覺當成一種習慣,
就連對他的女友也”習以為常”, 已經不把她放在心上了。
已過了三天,女的還是音訊全無,
這三天男的除了擔心女友的安危,就是不停的想:
「她的髮型、她的衣著,我怎會不知道的!我一定要記起來!」
這晚,男的經過一條幽黑、灰暗的長街,竟看見女的就站在長街的盡頭。
男的高興得跑向她,想緊緊的擁抱她。

但走到女友的面前他就改變了主意,他雙手按著女友的肩膊,說:
「等一下,先不要動。讓我看清楚你,你的頭髮、你的衣著,我要好好的記著。
回想起那晚,其實是你發現我還有工作在身,想我早點回家工作而叫我不用送你的。
一直以來只有你還關心我的感受,而我卻不理會你。
但不要緊,我已知道應怎樣去愛你、珍惜你。相信我,你的一切一切今後都會常在我心中的。」

女的:「你終於都懂得理會我的感受,懂得珍惜我了…可惜已經太遲……」

男的忽然醒過來,原來剛才的是一場夢。
夢醒後男的努力去想,夢中女友的衣著、髮型,但還是記不起來…..

隔天,男的終於再見到他的女友,就是在警員帶他到殮房認屍的時候……
望著躺在停屍間的女友,男的哭著說:「我終於知道你的髮型,衣著,我現在才真正的看真你。
我會記著的,永遠都會記著的…
我剛想到要珍惜你…你醒醒呀…
不要就這樣離開我好嗎……」

男的剛學會珍惜, 卻已後悔莫及。
現在他除了哭泣,就什麼都做不了……
也許你常發現我一直凝望著你!
你問我看什麼呢?
我笑笑的回答….沒什麼 ,
只是想將你的一切記在心裏 ,在見不到你時細細回味……….

其實幸福就是這麼簡單,簡單到我們都不相信,而讓它給溜走了

好了,這又是什麼回事呢?經過去年的不利市況後,恆指在一天之內暴升1,000點。這現象是正常,還是瘋狂的呢?我覺得這是正常居多,畢竟股價是受到供求所控制,加上現在市場資金四溢,而且已經出現嚴重超賣。

不過,市場想維持這升勢則不是那麼容易,因為經濟基本因素、失業率高企和大眾勒緊褲頭的現況,都不利於股價的上揚,而壞消息也沒完全消除。企業盈利不會很可觀,銀行業也在盤算著最壞的打算,雖然它們這樣做,可能是為了避免股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市場出現超賣,代表投資者已沉不住氣,趕緊賣掉持股,以防再有動盪的市況出現。還有,不少投資者賺的都比用的多,尤其是他們已開始節省支出,變相增加了存款。

槓桿孖展已跌至谷底,因為沒有人會想在跌市時借錢買股票。投機已成貶義詞,對於在此時貿然借錢入股的親戚朋友,我們或會覺得不甚明智。

而在這樣的市場中,另一個特徵則是持續靠穩的房地產價格,儘管有人以為它會隨大市下跌。即使它真的下跌,也不會太令人驚奇。不過,不少的股票買賣都已預防了人們突然賣出持股的情況,而當中的主要論調,就是人們可以稍後以相約的價錢購回,這是假設市場沒有進一步衰退的話。

不過,房地產價格確實沒有跌至如股票般的水平,這也反映了本港不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因此我也提醒過讀者,市場隨時可能回升,便士也能變銀子。實際上,現在買家比賣家多,同樣的情況在美國某些地區也在發生。

這時,有不少投資者已在收取股息,令他們的未投資資本上升,雖然派息表現不如去年,但也足夠增加投資者的投資彈藥。

因此,如果你要在此時入市的話,我建議你小心點。我預測在此季度結束前,市場還是會保持穩定,但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充足的利潤作支持。我深信內地銀行會表現良好,雖然它們第一季度的增長不高。我也相信內地的房地產確實便宜,而且將會上升,但我並不全然相信某些地產公司的管理層。

我對匯控(5)尚未死心,其股價已從最低33元,回升50%。我也預料在供股後,到2010年前,股價會達到100元。但我認為高達700億元的「減值撥備」不會一去不返,將來應有機會回撥至損益賬上。儘管如此,我也不會因為一天內股價上升15%而趕緊入市,但可能已錯過了早前以超低價購入匯控的時機。

我對於中移動(941)一直徘徊於68元、市盈率14.5倍和孳息率3.1%的水平感到意外。中移動應該是任何一個海外投資基金組合裡的核心持股,所以即使它的增長緩慢,也不能輕易忽視。這是內地市場中的藍籌股,而收入和派息也應會穩步上升。

恆基地產(12)出現復甦的跡象,股價也不高,大概是資產淨值的六至七成而已,雖然今年的利潤不再突出,但本質上,這還是盆賺錢的生意。目前而言,本港的股票真的比很多內地股來得吸引。